懂阳谋的人,能看到人们不能看到的,思虑到人们不能思虑的,推算人们不能推算的,这才是远谋大略。
我们常常听闻,做事想要成功,顺利达成目的,就必须顺应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。所谓“天时”,是顺应时代潮流、把握时机机遇;“地利”是占据有利的环境条件、地理优势;“人和”则是凝聚人心、获得他人的支持与配合。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时候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并非唾手可得,那么,当这些有利条件尚未具备时,我们该如何是好?
真正的高手,懂阳谋的人,从不等候机会降临,而是像织网的蜘蛛,亲手编织机遇的经纬,为自己制造出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!
一、什么是成势术?
成势术,简而言之,就是主动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形势与条件。它并非消极地等待时机成熟,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塑造环境、营造氛围、凝聚人心,从而为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 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”,但真正的 “不争” 并非消极等待,而是 “善利万物而不争” 的主动布局。成势术的核心,是打破 “天时地利人和” 的被动等待,通过系统化谋划,让有利态势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最终形成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孙子也说: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?吾以此观之,胜负见矣。”这里的 “算” 不是算计,而是对战争要素的提前整合,在这里孙武强调对战争的准备,只有经过精心策划的作战方案,才有胜算的把握。
比如:在战国七雄争霸中,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前,曾在咸阳城门立起三丈木杆,承诺 “徙木者得五十金”。当百姓带着疑惑将木杆移到北门,商鞅当众兑现重赏,瞬间树立变法公信力。商鞅为何这么做?这实际上是一场商鞅精心策划的 “成势术”。商鞅在变法前先 “算” 准了百姓对官府的信任缺口,用一个小举动制造 “守信” 的舆论势能。
这就是在时机未到之时,主动创造 “天时地利人和”,让趋势为己所用。
二 、如何制造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?
成势术就是阳光下的播种,依靠公开的逻辑推演和趋势引导,形成有利于自己的趋势。实现成势术有以下3大核心要素:
主动性:从 “因势” 到 “造势” 的质变
就如古代普通谋士分析时势,高明者创造时势。比如战国时期,张仪连横六国,不是等待六国分裂,而是主动出使各国,放大矛盾、制造裂痕,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转化为 “事秦则安” 的共识,这就是 “无中生有” 的造势智慧。
系统性:构建 “势” 的生态网络
势的形成不是单一要素的叠加,而是多维度的共振。比如商鞅变法包含 “废井田、奖军功、明法度” 等 18 项措施,每一项都像齿轮般咬合,最终形成 “耕战” 的国家势能,让秦国从西陲弱国变为虎狼之师。
预见性:在萌芽中捕捉趋势的种子
比如管仲在齐国推行 “盐铁官营”,并非心血来潮,而是预见了工商业对农业的赋能效应。他提前布局海盐开采、铁器铸造,让齐国在春秋时期就形成 “冠带衣履天下” 的经济势能,这是对 “时势” 的超前洞察。
我们再举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:和珅之阳谋,与皇帝结亲,稳固权势!
和珅凭着自身出色的才能,英俊的相貌,又极尽吹捧、奉承、溜须拍马之能事,很快攀上了皇帝这棵大树。但他清楚地知道,靠自己搂着这棵大树是不行的,还得让大树缠住自己,使自己与大树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,那样自己才最安全。为了和大树能成为一体,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乾隆结为亲戚。中国人向来都有用人唯亲唯近的习惯。万一有一天自己有个三差两错的,亲戚嘛,说什么也得网开一面。还有,能成为皇亲国戚,更能壮大自己的势力。向来都是“朝中有人好做官”,更何况当今圣上是自己的亲戚呢?但如何结亲呢?和珅想到让皇帝的女儿和孝公主嫁给自己的儿子。那么如何让乾隆把宝贝女儿下嫁给自己的儿子呢?和珅的谋略是讨得和孝公主对自己的好感,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,既为儿子讨得老婆,又为自己弄到一张金质的护身符。和珅具体是如何操作呢?为了让皇帝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,和珅便开始制造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了。于是,和珅经常引逗和孝公主发笑,教她学走路,趴在地上给她当马骑,和珅送她玉狮子、玛瑙仙鹤,每次出门回来都要带给公主几样好玩的东西。和珅与和孝公主的关系越来越近,形同父女,乾隆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。三人几乎融为一体,和珅对公主更是要星星不给月亮。当时和珅身兼数职,但还是每天抽出时间教公主骑马射箭。公主虽然小小年纪,但性格争强好胜、不服输、不怕吃苦。她与和珅脾气相投,又听和珅的话,加上她这方面天赋极高,所以进步很快。一次乾隆在围场看见和孝公主一身戎装,飒爽英姿,骑在和珅驯好的小马上,左挎弯弓右带箭,俨然一位英俊的少年武士。宝贝女儿这副打扮,出乎乾隆的意料,顿感自己也年轻了许多。于是和群臣驱马前行,寻找猎物。突然间一只野兔惊起,落荒而逃。和孝公主眼疾手快,刹那间,催马狂追,拉弓射箭,弦响过后,箭已射入野兔的咽喉。这套动作,一气呵成,干脆利落,把见过大世面的乾隆都惊呆了。乾隆非常惊喜,平日里他只知道女儿撒娇讨宠,没想到在武功方面却毫不逊色其他皇子,便问这本事是跟谁学的,公主说是和珅教的。女儿有了本事,皇上的脸上有光彩,内心又对和珅多了一份感激。他认为在和孝公主身上,和珅倾注的比自己还多。和珅讨好和孝公主和乾隆,乾隆便决定把和孝公主许配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。丰绅殷德成了皇家的驸马,和珅与乾隆皇帝成了儿女亲家。这是和珅捞得最实惠的一票。在他一步一步地成为权倾一时的重臣的同时,又摇身成了皇上的“亲家”,即皇亲国戚。和珅在身上涂满夺人心魄的权势光环,令那些王公显贵以及满朝文武刮目相看。此后,和珅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牢不可撼。
在以上故事中,和珅的结亲布局,暗合 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 的系统化构建:
天时:制造情感共振的时间窗口
他选择在和孝公主幼年时期介入,抓住儿童对 “陪伴者” 的天然依赖。每天抽出时间教公主骑马射箭,看似耗费精力,实则在抢占 “情感培育期” 的时间窗口,让乾隆看到 “贤臣育女” 的温馨画面,这是对 “动善时” 的极致运用。
地利:构建不可替代的价值场景
和珅的 “地利” 不是地理优势,而是 “价值生态位”。他身兼户部尚书、军机处大臣等要职,既是乾隆的钱袋子,又是政务的操盘手,这种多重身份让他成为权力网络的枢纽。当他以 “肱骨之臣” 的身份教导公主,乾隆看到的不是单纯的臣属,而是 “托孤重臣” 的雏形。
人和:编织利益共生的关系网络
和珅的高明之处,在于让乾隆感受到 “双向成就”:公主在他的教导下成为 “女中豪杰”,满足了乾隆对子女成才的期待;他通过公主获得皇亲身份,让乾隆觉得 “笼络权臣需以恩义结之”。这种利益共生关系,让双方从 “利用” 升华为 “依存”。
综上,
在和珅的故事中,我们看到成势术的本质不是权谋算计,而是对人性、趋势、资源的深度理解与整合。真正的成势者,就像高明的棋手,每落一子都在为全局造势,让对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自己设计的 “势场”,最终形成 “顺之者昌” 的必然结局。
从历史到现实,成势术的核心始终未变:
看清本质:任何 “势” 的背后,都是需求、资源、人性的共振;
主动布局:在他人等待天时时,亲手播种 “天时” 的种子;
耐心培育:势的成长需要时间,就像商鞅变法用十年孕育,和珅结亲用五年经营;
顺势而为:当势已成,懂得借势而上,让 “势” 成为推动目标的自然力量。
记住:这个世界从不缺少机会,缺少的是创造机会的 “成势” 思维。当你学会像构建生态般经营自己的目标,让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为你所用,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成功,终将在你亲手编织的势网中,水到渠成。